《進京城》上映 胡枚:希望能為京劇做一點事
對談嘉賓:胡枚(導演)
對談記者:李俐
從去年起,“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lián)盟”(簡稱“首藝聯(lián)”)通過“先鋒點映”單元令觀眾提前領略到不少國產(chǎn)佳片的魅力。昨天,“首藝聯(lián)”再次以“先鋒點映”的形式為觀眾帶來了一部將于5月10日上映的電影《進京城》。該片被評為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點項目,5月8日、9日在“首藝聯(lián)”旗下的首都電影院西單店、勁松電影院、新影聯(lián)東申影城和百老匯電影中心進行了四場點映及主創(chuàng)見面活動,導演胡枚和主演馬敬涵到場與觀眾熱切交流。“首藝聯(lián)”還將在旗下影院對該片進行近兩百場排映。
以“徽班進京”歷史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電影《進京城》,由鄒靜之編劇,胡枚導演,富大龍、馬敬涵、馬伊琍、王子文、焦晃、姚安濂、劉佩琦、劉立偉等主演,該片曾獲得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最受傳媒關注影片獎、第一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獎。
殊不知,這部講述京劇名角傳奇故事的影片,拍攝過程也頗為曲折,甚至在離殺青還有三天時片場遭遇大火,一切付之一炬。在制片人腦梗送醫(yī)、后期制作難以為繼的絕境中,胡枚導演自己追加資金,最終讓這部歷時六年的影片得以面世。而支撐胡枚完成這部戲的,正是片中京劇藝人“戲比天大”的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代代相傳給她帶來的強烈震撼。
上個月,胡枚導演帶著《進京城》到紐約電影學院率先放映,當?shù)赜^眾和華人華僑冒著大雨趕來欣賞,并為片中一幕幕感人的梨園恩怨揪心不已。不少華人影迷表示:“這是近年來海外久違了的帶有中華文化特色的歷史大片。”能夠為京劇的傳播做一點點貢獻,是胡枚執(zhí)導該片的初心,她告訴記者:“為什么今天的西方社會也有京劇基礎?就是因為百年前的京劇大師把這門藝術帶到了世界舞臺。今天我們有這么好的電影電視傳播平臺,為什么不去做這件事呢?”
前期采風找到創(chuàng)作的原動力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進京城》這部電影的緣起。
胡枚:2015年,聯(lián)盟影業(yè)找到我,說弄了一個京劇的劇本。雖然我是從小學音樂的,但京劇是真的不懂,對京劇唯一的了解就是樣板戲。我對不懂的東西其實是有興趣的,這倒是一個挑戰(zhàn),不然可能這一生就和京劇擦肩而過了。其實我是抱著這樣一種學習的態(tài)度,每次不管接了什么戲,都要對它背后的文化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另外,接這部戲?qū)ωS富自己的人生閱歷也有好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就試試吧,其實我不認為我能夠拍好。
記者:后來為了拍好這部戲,您又做了哪些功課呢?
胡枚:按照我一貫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我們先到安徽、揚州進行了幾次走訪。走訪過程中,京劇藝人的生活撲面而來。我們到徽杭古道的大山里去采訪的時候,真的是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窗,讓人難以忘懷。村長一敲鐘,就招呼來一些山民,他們就搬來一箱子話本,我一看嚇一跳,都是康熙乾隆年間的話本。然后他們就開始唱,真的是“嘔啞嘲哳難為聽”。但是他們特別認真,都是些老頭兒、老太太、小孩,所有人都會唱,穿上袍子也不抹臉,就給你來一段。最后,村里面就介紹,你剛才聽了三個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人的傳唱,就是古代的那種音樂,你一下子就覺得穿越到那個時代了,特感動。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是在安慶一個村子里,我們進了一個祠堂,二層樓全是蒙著土的樟木箱子,一打開里面全是戲服,都是穿著金線、珍珠的,200多套,從乾隆到民國一代代留下來的,當時我就特激動,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寶貝啊,應該拿到博物館去展覽的。很難想象在那么一個不起眼的村子里,村民們幾百年來保存得這么好。然后我也了解到,安徽大部分山區(qū)可能有人不認字,但是沒有人不會唱戲。等我們出來的時候,祠堂里坐滿老太太和小孩,就開始給我們唱關公,拿著紅色的油彩就抹上了。那里的孩子從六歲開始就學戲,文化傳承都是靠京劇,不到那里看真的不知道。
當?shù)厝烁嬖V我,中國戲曲的祖先是拜金雞神,300年前就有金雞碑,這個碑就在安徽。但是那里沒有路,車開不過去,我說那就開到最近的地方,走也要走過去,必須得接這個地氣。走了一兩個小時,到了新安江岔流的邊上,有一塊已經(jīng)風蝕得快要殘破的碑,我就覺得一下子找到根了。我摸著那塊碑的玻璃罩說,金雞祖先一定要幫助我啊,讓我們把這個片子拍成。金雞碑再往前走十幾米,全是蘆葦?shù)兀抢镉袀野渡口,當?shù)厝烁嬖V我,當時安徽的藝人就是在這里祭拜,然后乘一葉小舟去到揚州。當年的揚州碼頭聚集了300多個戲班子,70%都是安徽人。當時我就在那兒磕了個頭。雖然后面我們研究史料,也采訪了好多藝人,但金雞碑是最震撼我的。
剛才我說的這些故事,電影里其實并沒有表現(xiàn),但一部片子的誕生需要泥土,我們在那里就接了地氣,獲得了一個靈魂,要把這些藝人的生活反映出來,這個力量是我們創(chuàng)作的一個原動力。一旦你獲得了一個創(chuàng)作的目標,有了想把什么表達出來的欲望的時候,就無往而不勝了。在走訪完之后,我說我有信心接下這部片子了。它給我的震撼一直支持我走到今天。
大多數(shù)藝人都是珍愛羽毛的
記者:您在選角上是怎么考慮的?京劇題材對影視演員來說應該難度很大。
胡枚:對啊,之前這個劇組是三上三下,據(jù)說他們的難度都是因為最后沒有演員。怎么去找一個又會戲曲表演又會電影表演的演員,還得年齡合適?當時也有想法要找明星,很多明星看了劇本都喜歡,但真的不敢接。那最后除了馬敬涵還真是沒有別人。他從小接受京劇訓練,又是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yè),好像他就在那兒準備著。
富大龍呢,他是比較有天賦,小時候?qū)W過京劇但是他不是專業(yè)的。我對富大龍比較了解,知道如果他肯接了,他一定會拿下這個難關,就是關于京劇表演的難題,后來他也做到了。
記者:富大龍演一個男旦,其實是更難把握的,后來他憑借這個角色還獲得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受傳媒關注男主角獎。您是怎么給他指導的?
胡枚:他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他可以是個千面人,像美國影星阿爾·帕西諾一樣,演什么都像。再一個,他心比較靜,是拿他的生命在做表演事業(yè),所以我就覺得只要他答應了,我心里的一塊石頭就落地了。他也確實在業(yè)內(nèi)做出這樣一個品牌來了,只要他能喜歡這個劇本,我們就能合作,應該能創(chuàng)作出一個耳目一新的角色。其實原來的劇本里,他的角色不是主角,也是在拍的時候我們感覺到了這個人物的個人魅力,在他的身上更能體現(xiàn)這部戲的主題。他一生的愿望就是要回京唱戲,哪怕是死了也得回去,要證明自己是天下第一的旦角。
記者:電影里的京劇藝人,把戲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現(xiàn)在的藝人身上是不是很難找到這種精神了?
胡枚:實際上,除了個別偶然成為明星的演員,你想在影視界成為一個真正值得尊敬的藝術家的話,不付出努力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能輕言現(xiàn)在的明星都是一些紈绔子弟。你放心,這樣的人是站不住腳的。絕大多數(shù)藝人都是很珍愛自己羽毛的,但是有些人是因為年少輕狂,或是走錯一步路,這個是要允許人家犯錯誤的。而作為導演來講呢,我和明星的合作基本上是愉快的,請到明星不完全是宣傳上的作用,他們比較尊重自己的工作。但是說到明星,歷史上他們根本沒有這么高的社會地位,這部電影也還原了真實的歷史,當時的京劇藝人都是社會的最底層,所以才把尊嚴看得那么重要。
傳統(tǒng)藝術在民間還是有很大熱度
記者:聽說這部戲的戲服都是全手工制作?
胡枚:對,一套衣服起碼要做三四個月,大概有七八十套吧,這是不得了的一件事兒。后來還差三天就停機了,片場發(fā)生了一次火災,攝影棚整個燒掉了,所有的戲服也燒了,攝影棚沒什么,但賠這戲服把制片人賠破產(chǎn)了。他兩次腦梗被送醫(yī)搶救,以至于后期沒有人來管發(fā)行,沒辦法我就開始加盟,把我的錢投進來做完后期,最終是華夏公司把這個片子的發(fā)行接下來。包括我們到美國放映全部是我自費,完全走民間渠道,紐約、洛杉磯好多華人票友給我打電話,特別期待這部片子,可能現(xiàn)在國內(nèi)的年輕人對京劇有斷代的感覺,但對于走出去好幾代的華人來說,京劇就是傳統(tǒng),過春節(jié)還是要聽京劇。
記者:您在拍攝時有沒有考慮過,如何讓現(xiàn)在的年輕人接受京劇題材的電影?
胡枚:讓年輕觀眾接受這個題材是最重要的課題。這部電影還是可以讀解的,如果僅僅是京劇可能年輕人也看不下去。我個人的感覺,隨著中國的強大,傳統(tǒng)文化是在回歸,在路上。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喜歡聽相聲、曲藝、京劇、昆曲,都火得不得了。上海的昆劇院很多80后的孩子,包場看這個電影。傳統(tǒng)藝術在民間還是有很大的熱度。我覺得在不久的將來,京劇也會得到振興,我希望我能夠起到這個作用。
記者:大家還很關心您的新片《紅樓夢》,之前報道說今年會上映。具體是什么形式呢?會拍成幾部曲嗎?
胡枚:對,今年。形式上就是故事片,目前就這一部,主要就是講的寶黛釵的愛情故事。這次的主題是“青春萬歲”,和以前的版本完全不是一回事兒,是比較大刀闊斧的改編。因為《紅樓夢》的故事太復雜了,而一部電影就只有兩個小時。(聽說都是新人演員?)也有不少大明星在里面,但現(xiàn)在還不能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