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探索》上周公映 為何評論如此兩極化
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科幻片《星際探索》上周公映,然而并沒有在影市引起反響,6天不到2100萬元的票房,明顯不如《星際穿越》和《地心引力》的轟動效應(yīng)。
這部影片充滿了少有的爭議性,喜歡者對此大加贊美,稱之是一部“反太空探索的心靈史詩”;而討厭者認為本片主題淺顯,情節(jié)單薄,“只靠布拉德·皮特的顏值來維持銀幕的吸引力”。
雙方的評論都不無道理,說明這的確是一部優(yōu)點和缺點并存的影片。就我個人而言,當我在 IMAX的大銀幕上靜靜欣賞這部影片的時候,我還是非常震撼的,稱之為“心靈史詩”并不為過。
《星際探索》的主線很大程度模仿了科波拉的電影《現(xiàn)代啟示錄》。天才航天工程師羅伊(布拉德·皮特飾)被美國航天部派往外太空,前往海王星去除掉自己的親生父親,后者因為醉心于尋找外太空生物而殺掉了多名不聽話的同事,并且與地球切斷了聯(lián)系,其間意外導致的事故——電涌輻射已經(jīng)對地球的生存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羅伊的父親代表了失去理性、變得瘋狂的一類人,就像《現(xiàn)代啟示錄》中的庫爾茲上校,但本片的重點不是他,羅伊的內(nèi)心活動才是影片著力描寫的對象。因為從小被父親的英雄主義壯舉所感染,他始終把父親當成一個偶像來崇拜,長大后也沿著父親的路線獻身太空探索事業(yè),但與此同時,他的家庭生活一塌糊涂,沒有孩子,不能從內(nèi)心理解體貼妻子。家庭生活的失敗讓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事業(yè),他從地球趕到海王星,就是想問問父親,是什么讓他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這才是本片最想探討的話題。結(jié)尾處他對父親說的,“你情愿尋找陌生的新事物,也不會關(guān)心身邊所愛的人”,可以理解為本片的主題。
如果把片中的父親理解成那些曾經(jīng)夢想通過探索外太空而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先人也是可以的,羅伊的追尋和最后的頓悟表明了本片的態(tài)度:與其執(zhí)著于虛無縹緲的未來,不如珍惜當下的幸福。
顯然,這并不是一個能讓人拍案叫絕的主題,如此淺顯的道理一定也讓有些觀眾有上當受騙的感覺,網(wǎng)絡(luò)上就有觀眾用“爸爸再愛我一次”來形容本片。
喜歡快節(jié)奏故事的觀眾對于本片也有不少詬病,兩個小時的時長中,充斥著大量的內(nèi)心獨白和男主角羅伊的面部特寫鏡頭,如果對照《地心引力》中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的動作設(shè)計,《星際探索》看起來更像是一部《國家地理雜志》拍攝的紀錄片。但這部影片的魅力也恰恰來自于這種冗長的節(jié)奏,這得益于電影對于星際旅行中寫實而詩意的想象。不管是在月球上的追逐,還是前往火星途中在飛船中被動物襲擊以及在飛船內(nèi)的各種飄浮,這部影片的確拍出了庫布里克在《2001:太空遨游》中抒情優(yōu)雅的氣質(zhì),影片的用光、攝影和布景寫實而考究,營造出一種陌生化的美感,就像是欣賞一張中國山水畫,讓人領(lǐng)悟到不可言說的詩意,這也是這部影片最有價值的地方。
科幻電影發(fā)展到今天,各種思潮都在里面有所表示,硬核科幻的有《星際迷航》,太空歌劇的有《2001:太空遨游》,太空激戰(zhàn)的有《星球大戰(zhàn)》,最近幾年,包括《星際穿越》《火星救援》《地心引力》等科幻影片都呈現(xiàn)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回歸人物的內(nèi)心,不管主人公是穿越蟲洞,還是被遺忘在火星上,最讓主人公牽掛的依然是地球上的人,是腳踏實地的世俗生活。這一點很大程度上透露出現(xiàn)代人對于太空探索的理性思潮:人類最該探索的不是遙遠的外太空,而是身邊親人們的心。(王金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