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的葡萄干》首演 英達再度回歸人藝舞臺執(zhí)導話劇
演出劇照。攝影:李春光
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 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干》今天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這樣一部對觀眾來說頗具新鮮感的外國戲會如何呈現(xiàn)在大家熟知的舞臺上,導演英達和演員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張福元、王寧、陳紅旭、阿楠、王堃等主創(chuàng)在首演當天給了觀眾一個驚喜的答案。
《陽光下的葡萄干》是非裔美國劇作家洛倫·漢斯貝瑞的名作,于1959年在百老匯上演即大獲成功。之后,英達的母親——北京人藝演員、翻譯家吳世良將作品翻譯成中文。如今,這部作品登上人藝的舞臺,可謂是兩代人藝人對于一部作品的追求和表達。該劇描寫了當代芝加哥,一家非裔美國貧民在老父親去世后,母親得到了一筆大額保險金。這筆能讓生活出現(xiàn)轉機的巨款,讓家里的每個人都產生了不同的期待,沖突、矛盾由此產生……“這部戲在講人與人之間、人與錢之間、人與理想現(xiàn)實之間的關系。”導演英達表示,雖然是一部半個多世紀前的外國作品,但其表達的內容卻有著現(xiàn)實意義。
演出劇照。攝影:李春光
一向以喜劇見長的英達,再度回歸人藝舞臺執(zhí)導話劇,他對于喜劇的理解和把握,讓他充分挖掘了本劇中的喜劇元素,也讓觀眾對于這部戲的喜劇性充滿期待,“其實這不是一部喜劇,可以說是悲喜劇。但是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在哪些地方是為了喜劇性而寫,我把這些都挖掘出來,沒有讓這些喜劇的瞬間浪費。”一會兒讓觀眾笑,一會兒讓觀眾哭,甚至在笑與哭之間無縫銜接,在導演英達看來,這部戲的大悲大喜恰恰是互為因果的關系,這些都構成了作品在舞臺上的戲劇張力。
演出劇照。攝影:李春光
從挖掘人物特點到展示劇本中的悲與喜,《陽光下的葡萄干》會讓觀眾忘了跨國跨種族的文化差異,只關注人物的豐富性和情感的共通性,“北京人藝演外國戲,不用靠化妝和夸張的外部動作,我們就能讓觀眾理解舞臺上人的喜怒哀樂。”英達表示。這是導演二度創(chuàng)作的要求,也是北京人藝演員在舞臺上對角色的塑造力,王茜華飾演的非裔美國母親,既帶有人物身上獨特的生活印跡,又有著屬于每個母親身上的愛與陽光,讓人在舞臺上看見的是人的精神力量;金漢飾演的兒子,有年輕人的沖動,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他的所有想法都有著美好的出發(fā)點;徐菁遙扮演的兒媳婦淳樸、善良,她對于家庭和家人的愛讓人動容;徐岑子扮演的女兒,帶著超越種族和性別的醫(yī)學夢,在努力尋找自己精神的歸屬……他們每個人都真實可信,讓觀眾在第一時間找到共鳴。
演出劇照。攝影:李春光
雖然全劇表達突破了時空限制,但該劇舞美打造出的純正美式家庭環(huán)境,配合全劇近二十段原創(chuàng)的芝加哥布魯斯音樂,共同營造出了作者所描繪的環(huán)境氛圍,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劇中人的生活。
該劇將演出至9月15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