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電影《英雄兒女》的幕后故事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這氣壯山河的呼叫出自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的抗美援朝電影《英雄兒女》,震撼了幾代中國觀眾。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日前,記者來到長影集團,追尋這部影響深遠影片背后的故事。
在長影舊址博物館展廳,有一件珍貴的手稿展品,上面詳細記錄了電影《英雄兒女》創(chuàng)作過程中各方面專家、領(lǐng)導對劇中人物、情感表達、情節(jié)設(shè)置等方面的討論、修改意見。
影片《英雄兒女》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中篇小說《團圓》。“一定要把電影拍好。”長影廠把任務交給了導演武兆堤。此前成功執(zhí)導故事片《平原游擊隊》的武兆堤趕緊約請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斗的老戰(zhàn)友毛烽共同改編,很快完成了初稿。
影片樣片出來后,得到各方關(guān)注。“王成孤軍作戰(zhàn),目標太大了,反復動作太多,敵人顯得慫包了,應該再真實些。”“影片改名《英雄兒女》,和內(nèi)容比較接近。”“關(guān)于認不認女兒,王文清內(nèi)心還是要認的,這樣表現(xiàn)了我軍高級干部還是理智的……”從來自各界的修改意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部經(jīng)典之作的打磨過程。
就這樣,小說《團圓》變成了電影《英雄兒女》。1964年,《英雄兒女》在全國上映,反響強烈。
“看了長影故事片《英雄兒女》,改得不錯。關(guān)于王成的一部分加得好。王芳的形象也很美……”身在上海的巴金在日記中如此記述。
看過巴金小說《團圓》的人都知道,原作中,王成著墨不多。在改編后的劇本里,王成貫穿了影片始終,成了最重要的男主角。
那么,誰來演英雄王成?記者了解,在幾個候選男演員中,武兆堤果斷選中了外形條件并不十分出眾的劉世龍:“我就是讓他演一個戰(zhàn)士。”
他對劉世龍說:“我們要塑造的是一個普通的戰(zhàn)士形象。你千萬不要一出來就作英雄狀給觀眾看。”
在拍攝“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這一最經(jīng)典的場景時,布了100多個爆炸點。導演一聲“開拍”,炸點起爆,劉世龍毫無懼色闖入火陣,眉毛、鬢發(fā)都燒著了,胳膊也燒起了泡,他全然不顧,完全融入情境中……
這個鏡頭,一次拍攝成功。“英雄猛跳出戰(zhàn)壕,一道電光裂長空”“敵人腐爛變泥土,勇士輝煌化金星”——英雄,就這樣矗立、定格在億萬觀眾心中。(新華社記者郎秋紅、趙丹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