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創(chuàng)作——
為時代和人民放歌(堅持“兩創(chuàng)” 書寫史詩)
書影圖片從上至下依次為《鄉(xiāng)村國是》《人世間》《牽風記》《北上》《海邊春秋》《經山海》《云中記》《革命者》《為什么是深圳》《靠山》。 |
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chuàng)新上實現新作為,在明德修身上煥發(fā)新風貌,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創(chuàng)造,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既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也為文藝事業(yè)指明了前進方向。
近幾年來,廣大文學工作者凝神聚力,務實篤行,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過程中,緊跟時代步伐,把握社會脈動,創(chuàng)作出一批又一批品質精良的文學作品,塑造出一個又一個光彩奪目的人物形象,為時代和人民放歌。
貼近現實,反映時代新氣象
近幾年來,廣大文學工作者把握社會發(fā)展和人民奮進的歷史進程,描繪社會生活新變化,反映人民開拓奮進的精神新風貌,以飽含時代氣象的作品,振奮民族精神。
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發(fā)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變革。改革開放40周年前后,在報告文學和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中,與改革開放有關的力作相繼推出。報告文學方面,寧肯的《中關村筆記》,通過書寫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而崛起的中關村發(fā)展史略,生動表現了科技工作者經由“科技夢”實現“中國夢”的不懈追求;何建明的《浦東史詩》,涉筆浦東開發(fā)的決策內幕,講述了開發(fā)開放的艱難過程和輝煌業(yè)績,深度揭示了我國持續(xù)改革開放的新進展與新成就。還有敘說民營經濟在改革開放中發(fā)展壯大的《大風歌》(唐明華),反映浙江省長興縣結合實際大膽變革、使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面貌一新的《最好的時代》(李朝全),聚焦深圳新興科技企業(yè)、表現中國民營科技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經歷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為什么是深圳》(陳啟文)等。這些作品既真切描寫了各個領域的弄潮兒“敢為天下先”的創(chuàng)新追求,也由其奮進歷程和成功壯舉,折射出改革開放對于奮進者的襄助與激勵。
與黨的革命史和新中國發(fā)展史有關的寫作,一直都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重大題材與重要主題,由此也產生了不少有分量有影響的作品。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是黨和人民的重要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與黨的革命史和新中國發(fā)展史以及偉大建黨精神、黨的精神譜系有關的寫作,成為引人矚目的熱點。報告文學方面,有以事件為主的何建明的《革命者》《雨花臺》、丁曉平的《紅船啟航》、余艷的《守望初心》、鐵流的《靠山》、徐劍的《大國重器》等,有以人物為主的高建國的《大河初心》、楊黎光的《腳印——人民英雄麥賢得》、王宏甲的《中國天眼:南仁東傳》、鐘法權的《張富清傳》、熊育群的《鐘南山:蒼生在上》等。這些作品無不凸顯了偉大建黨精神和黨的精神譜系中的重要元素。而長篇小說方面,朱秀海的《遠去的白馬》、季宇的《群山呼嘯》等,則在依托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通過故事的營構和人物命運的刻畫,使紅色故事別具精神內涵與藝術魅力。
深入生活,記錄人民奮斗史
近幾年來,廣大文學工作者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為創(chuàng)作的必修課,在“讀懂社會,讀透社會”上狠下功夫。這些積累與歷練,使得作家們閱讀生活的能力顯著提升,文學創(chuàng)作中現實題材強勁發(fā)展,抒寫人民新生活成為其中激流噴涌的主潮。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這一歷史性決戰(zhàn),理所當然成為這幾年來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點題材和重要主題。中國作協和各地作協組織作家開展主題創(chuàng)作活動,許多作家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感受生活、搜集素材。以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構成近幾年來文學敘事中的強音。這當中,報告文學反應更快捷,作品也更多樣。有以大量的實地采訪反映脫貧攻堅在貧困地區(qū)節(jié)節(jié)推進的《鄉(xiāng)村國是》(紀紅建),有描述精準扶貧的典型經驗和示范作用及其帶動一個地區(qū)整體脫貧的《山海閩東》(許晨)、《金青稞》(徐劍)、《出泥淖記》(任林舉),有以生動的故事講述偏遠貧困的村子脫貧致富發(fā)生歷史性變革的《懸崖村》(阿克鳩射)、《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李迪)。還有如《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張培忠等)、《向時代報告:中國全面小康江蘇樣本》(章劍華等),把脫貧攻堅、全面小康與鄉(xiāng)村振興連接起來,寫出了農民生活的全新改變,城鄉(xiāng)聯動的整體發(fā)展。
長篇小說方面,作家們在充分深入現實和感受生活的基礎上,把火熱的現實生活化為超拔的藝術想象,創(chuàng)作出以脫貧攻堅為主線的長篇新作,并以鮮活的故事、生動的人物,在眾多長篇小說中分外引人注目。如關仁山的《金谷銀山》、趙德發(fā)的《經山海》、老藤的《戰(zhàn)國紅》、陳毅達的《海邊春秋》、王松的《暖夏》等。
在現實題材創(chuàng)作中,近幾年來的長篇小說還有一個可喜現象,即普通人的性情與命運得到了用心關注和有力書寫。其中值得注意的,有遲子建的《煙火漫卷》、任曉雯的《好人宋沒用》、梁鴻的《梁光正的光》等。這些作品以各有光色的故事書寫了“小人物”們在艱難境遇和坎坷命運中的堅韌與擔當,讓人們由平凡人物的不凡故事,看到他們在生活中的艱難成長,在人生中的默默奉獻。
努力創(chuàng)新,追求文學高品質
近幾年來,創(chuàng)作優(yōu)質作品,打造文學精品,已經成為作家藝術家們的自覺意識和主動追求。整體的文學創(chuàng)作,不但在數量上有增加,品質上也獲得大幅提升,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藝創(chuàng)作進一步繁榮。
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領域,茅盾文學獎往往被格外看重。在當下每年近萬部長篇小說產量的情況下,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幾近萬里挑一。于2019年8月評出的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大都集中創(chuàng)作于2017年和2018年,這也從一個方面表明,近幾年的長篇小說,由于作家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的用心和用力,水準在不斷攀升。徐懷中的《牽風記》,以一個小女兵的視角撩開嚴酷戰(zhàn)爭的帷幕,讓人們看到了別樣的戰(zhàn)地風情,也使軍旅文學呈現出獨特的美學風貌。梁曉聲的《人世間》,運用了自己豐厚的生活積累,傾注了飽滿激情,以普通人的生活變化和心理變遷,揭示了時代命運與個人命運的內在關聯。李洱的《應物兄》,借鑒“經史子集”的敘事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并以其獨特的思辨性,構成了對于一個時代人們精神世界的細切揭示。陳彥的《主角》,由一個秦腔名伶的人生成長與事業(yè)沉浮,表現了一個劇種的盛衰,也折射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徐則臣的《北上》,以歷史與當下兩條線索,講述了發(fā)生在京杭大運河之上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秘史”,探悉了大運河對于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要影響。在這些作品之外,還有一批優(yōu)秀之作,如阿來的《云中記》等,共同構成了近幾年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旖旎風光。人們一般認為,長篇小說是一個作家創(chuàng)作成就的主要標尺,也成為衡估一個時代文學成就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文學界出現了一種改稿會的新現象,這也是提升文學品質的新舉措。作家寫出作品初稿后,有關部門組織評論家、編輯閱讀,以小型改稿會或提供修改意見的方式,提前介入作品的寫作與修改,以提升作品質量。如紀紅建的報告文學《鄉(xiāng)村國是》、趙德發(fā)的長篇小說《經山海》、陳毅達的長篇小說《海邊春秋》等,都是在初步完成寫作之后,由相關部門舉辦小型改稿會,使作品進一步補短揚長進而更加完善。這些作品經過評論家、編輯的獻策和各方面的打磨,顯著提升了藝術質量,有的還獲得了重要獎項。這些都表明,文學工作者在追求作品質量方面,更樂于主動地全方位吸收各方面“營養(yǎng)”,樂于花費更多時間精心打磨,孜孜以求完善作品,這也令人們對于文學的高質量發(fā)展充滿信心,滿懷期待。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鄉(xiāng)村國是》(紀紅建著)
這是一部鮮活感人的“中國故事”。它以一個個牽動人心的脫貧事例,展現了中國大地波瀾壯闊的壯舉,從而為中國脫貧留下了一部鮮活的形象史,也體現了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yè)做出的巨大貢獻。可以說,這部作品凝聚百姓心聲,傳遞中國情懷,是一部充滿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的恢弘之作。
——陳建功
《人世間》(梁曉聲著)
《人世間》寫的是百姓生活,它將勵志色彩潛隱在作品當中,寫人物、寫人心,對當下青年讀者具有教科書般的意義。同時,《人世間》不是以人物情節(jié)大開大闔、跌宕起伏取勝,它像一條小溪,緩慢地沁入我們的心田,讓讀者看到近半個世紀間中國社會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讓我們感受到普通人生活和命運的巨變。
——孟繁華
《牽風記》(徐懷中著)
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戰(zhàn)爭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作者是挺進大別山行動的參與者,小說中每個人、每個故事特別是細節(jié),都有很強的歷史真實性。吸引人閱讀的,不僅是《牽風記》的內容,還有它優(yōu)美的文字,全書都是詩一般的語言。
——陸文虎
《北上》(徐則臣著)
關于運河,徐則臣用《北上》這一部從根本上說是他寫個人經驗的長篇小說,給了我們可以聞、可以看、可以用手觸摸的運河史以及這個運河史所折射出來的一段中國史。
——曹文軒
《海邊春秋》(陳毅達著)
這部作品回應了我們這個時代一些重要的、緊迫的召喚和要求,同時對于我們的文學,對于我們的長篇小說,在這個時代,如何塑造新人,如何反映新時代的社會生活,如何反映新時代的改革進程和時代風貌,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闡明,值得我們的出版界、評論界給予重視。
——李敬澤
《經山海》(趙德發(fā)著)
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力求寫出別樣的味道來,也就是要寫出一種歷史感、現場感,因此小說注重從歷史的縱深度和歷史的厚度來謀篇布局,讓讀者感受到我們今天正在經歷的和正在發(fā)生的一切都能在歷史上聽到回響,都是歷史的回聲。
——李朝全
《云中記》(阿來著)
阿來緊緊扣住云中村人的文化信仰做文章,看似沉湎于過去,但又不斷地從沉湎中走出來,讓人們的樸素信仰與今天的現代科學進行對話,讓文明的“電燈”把森林和大地照亮。《云中記》使我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
——賀紹俊
《革命者》(何建明著)
《革命者》中塑造的早期革命者的血肉豐滿的形象,和作家在寫作中所注入的那股讓人蕩氣回腸的力量,使我深受吸引和鼓舞,它的價值將會隨著時間的沉淀而得到最好的詮釋。
——何向陽
《為什么是深圳》(陳啟文著)
這本書通過4家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史、成長史、輝煌史,讓我們知道深圳人、深圳的企業(yè)、深圳這座城市在改革開放中的艱難跋涉、成功發(fā)展、輝煌業(yè)績。讀了以后感覺暢快淋漓,特別是對深圳的改革開放40年有了深刻的記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聶震寧
《靠山》(鐵流著)
《靠山》的內容猶如一條綿延的巨大山脈,沂蒙精神是屬于革命的山脈,也是屬于文學的山脈。這部書不僅代表了鐵流創(chuàng)作的一個新高度,而且代表了我們主題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在今天所能達到的高度。
——施戰(zhàn)軍
(按出版時間排序)
版式設計:趙偲汝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16日 20 版)
相關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