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生長的長沙(我與一座城)
這一天,雨后放晴,空氣新鮮。我們驅(qū)車去長沙的一片新城區(qū),參觀那里剛剛落成的勞模館。
遠遠地,只見一棟棟高高的樓宇醒目地立在湛藍的天幕下,我們的車朝著那個方向一路飛馳。近了,近了,嶄新的建筑,整潔的街道,清晰地展現(xiàn)在眼前,在麗陽的映照下分外光彩照人,讓我們不由連連贊嘆——要知道,幾年前,這里還只是一片空地。仿佛只是眨眼之間,就變戲法般聳立起這么一片市區(qū),街道開闊,高樓氣派,環(huán)境優(yōu)美,這怎能不讓人驚嘆?
記得我剛從山溝溝里來到長沙時,看到街上漂亮的樓屋,看到人流涌動的街道,看到這么大的一座城市,只感到眼花繚亂。聽人說,這座城里住著幾十萬人呢!我心里默念這個讓我震驚的數(shù)字,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后來,我到過北京,到過上海,到過廣州,再回到這座城,它在我眼里似乎又變小了。當(dāng)時,這座在我眼里“變小了”的城,還被湘江分成兩塊,城東是商業(yè)區(qū),城西是文化區(qū)。城東的人要到城西去,或城西的人要到城東來,都要乘渡船過江,相當(dāng)不方便。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開始修建第一座橋。建橋的喜訊震動了全城,機關(guān)干部、工廠工人、學(xué)校師生都紛紛擠出時間來到建橋工地,參加義務(wù)勞動。那場面真是熱火朝天!
當(dāng)年在湘江上建一座橋,堪稱一項大工程。而如今,建橋技術(shù)有了飛速進步。有時我離開長沙幾個月,再回來時,一座宏偉、氣派的新橋就出現(xiàn)在江面上了。眼下,湘江不僅江面上有一座座跨江大橋,河床下也建成了好幾條過江隧道。城東、城西,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了。以前,城東城西的人過一次江,要下好大決心,費不少周折。如今,開上私家車,一腳油門就過江了。
近些年里,幾乎是每隔一兩年,就有新的跨江大橋建成。每建起一座新橋,長沙人的生活范圍便又大出一圈。多年前,我去郊區(qū)鄉(xiāng)村拜訪一位朋友。朋友說要領(lǐng)我四處轉(zhuǎn)轉(zhuǎn),但附近并沒有什么熱鬧去處,朋友便帶我走進一戶農(nóng)家。主人熱情地泡茶給我們喝,我一嘗,由衷稱贊:“茶葉真好!”主人笑道:“不,是我們的水好。”他帶我去看他的井,井水甘洌,喝下去還有絲絲甜味。我動心了,覺得這里遠離城區(qū),雖不夠繁華,但很適合養(yǎng)老,決定退休后搬到這邊居住。沒想到,長沙發(fā)展得飛快,這處“郊區(qū)”短短數(shù)年間,就變成了城區(qū)。又過幾年,高架路修到了屋前,地鐵也修到了門口。之前的小村莊被一個個現(xiàn)代化的住宅小區(qū)取代,過去的土橋村變成了如今的土橋地鐵站。
這座古城不僅城區(qū)面積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光彩奪目,新景觀、新地標(biāo)層出不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dāng)數(shù)橘子洲頭那座高大的青年毛澤東雕像。那是經(jīng)有關(guān)部門批準,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16周年時建成的。古城的人們在毛澤東同志青年時期“中流擊水”的地方,用紅花崗巖巨石建起這座氣勢非凡的紀念雕像。這無疑是今天古城新的文化地標(biāo)。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一項項有力的發(fā)展舉措在中華大地不斷推進,長沙這座千年古城青春勃發(fā),山更綠,水更清,洲更靚麗,城更氣派!山水洲城和諧相擁,展示出新的生命力……
正遐想萬千,我們的車在一個寬敞的廣場前停下了。我們要參觀的勞模館就在這廣場右側(cè)。館里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立了一尊銅像,紀念他的卓越貢獻。只見他神情自信,舉起右手,亮出三根手指,似乎在向黨和人民匯報“畝產(chǎn)3000斤”的目標(biāo)勝利達成……
勞模館旁,是一座占地面積很大的五層建筑。建筑里一間一間,都是民間名師巧匠的工坊和非遺傳承人的工作室。建筑物四周,立著眾多我國歷史上著名工匠的雕像:魯班、黃道婆、建橋的李春、釀酒的杜康……無不是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代表、歷史星空里光輝燦爛的明星。廣場四周,還有頌揚工匠精神的國際工匠院、培育新工匠的技工學(xué)校、引導(dǎo)青年學(xué)子傳承先輩技藝的研學(xué)中心……這是一片贊頌勞動美的城區(qū),這是一片歌頌勞動者的城區(qū),這是一片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的城區(qū)!這里是長沙望城區(qū),雷鋒的故鄉(xiāng)。如今,這片土地又增添了新的內(nèi)涵和光彩。
這些年來,古城的東西南北,不斷建成新的城區(qū)。每一個新城區(qū),都有它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長沙正蓬勃生長,和著時代的節(jié)拍,一天比一天精彩!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9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