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觀察丨變廢為寶花樣多 “無廢亞運”打造低碳生活新樣板
用回收的可樂瓶制作的長凳、用廢棄牛奶盒加工而成的手提紙袋、用筍殼手工編制的“加油鴨”擺件……作為亞運會歷史上首個“無廢亞運”,杭州亞運會變廢為寶的例子不勝枚舉。
杭州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曹建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無廢’并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是固體廢物能夠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fā)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強化固體廢物的源頭減量和循環(huán)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或焚燒量。”
從杭州亞運會籌辦初期開始,杭州市全面貫徹綠色辦賽要求,統籌賽事籌辦和城市發(fā)展,將“無廢”理念融入亞運會的籌備、舉辦和賽后利用全過程。杭州市相繼出臺了“無廢亞運”提升行動方案和實施指南,突出場館建設、賽事保障、危廢監(jiān)管、公眾參與等重點領域,明確賽前、賽中、賽后各個階段的“無廢”措施,并建成“無廢亞運”應用場景,通過大數據智能分析實現固體廢物全鏈條監(jiān)管。
杭州國博中心壁球館內的玻璃墻和觀眾坐席均為可拆卸設施。 圖片來源:杭州亞組委
杭州亞運會共有56個競賽場館,其中只有12個場館是新建場館,其余均為現有場館改建。杭州亞組委場館建設部規(guī)劃技術處副處長李沈飛說:“從節(jié)約資源的角度來說,減少了新建場館,就意味著減少了施工產生的固體廢物。”本著“能改不建、能租不買、能修不換”的原則,亞運壁球場館所有設施基本上都是臨時租用,賽后玻璃墻、觀眾坐席都可拆卸打包帶走;紹興柯橋羊山攀巖中心是由廢棄礦場改建而來,經過生態(tài)治理,成為市民體育休閑的新去處;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體育館座椅以翻新代替更換,4000多張座椅經過去污消毒,折合減少塑料垃圾約4.6噸……
此外,收集吉祥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制作成多彩吉祥物,每只都有不一樣的拼接色彩,都是獨一無二的吉祥物,深受小朋友喜歡。杭州市余杭區(qū)傳梭博物館利用廢棄木頭和筍殼,創(chuàng)作的“無廢亞運”加油鴨成為亞運村“網紅”,一鴨難求,深受廣大運動員的喜愛。
亞運村也是固體廢物產生的“大戶”,同時也將“無廢亞運”體現得淋漓盡致。據杭州亞運村市政保障中心主任孔陽介紹,“村民”房間中的衣架、牙刷杯都是通過麥、秸稈加工而來;餐盤使用可降解材料,使用后依然可以回收加工,廢物利用;牛奶盒回收后,通過特殊工藝加工成手提紙袋、扇子,再次回到“村民”手中。
“雖然這些都是很小的舉措,但是匯聚起來就是我們‘無廢亞運’的理念。我們希望通過點點滴滴的小事,探索無廢的生活方式,傳播低碳生活理念,打造未來智慧、綠色、低碳生活樣板。”孔陽說。
相關閱讀:
亞運觀察丨弘揚美學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在杭州亞運會看見人文之美
亞運你我他丨鞏立姣:有遺憾不一定是壞事 堅持下去總有好事發(fā)生
亞運你我他丨解開心結走出低谷 汪順:沒讓家鄉(xiāng)父老們失望
亞運你我他丨杭州亞運會首金得主:劃好每一槳,走向更高的領獎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